RFID手持机的应用是根据RFID数据传输方式的不同而设计应用到不同的场景的。在RFID数据传输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个是电容耦合;第二个是电感耦合;第三个是电磁波传播。
让我们来看一下电容耦合,这种方式是利用电容的场变化原理来进行数据传输的,但是这种方式的局限性很强。它对阅读器和标签天线之间的距离要非常近,这样才有电容效应,阅读器电压的变化才能使标签识别到;其次,需要阅读器和标签天线面积很大,这样才能提供足够的传输能量。由于电容耦合技术弊端非常
多,现在已经很难看到这样的应用了。
接下来谈谈电感耦合,这种技术是现在常见的RFID传输技术之一,使用广泛、方法简单,即阅读器天线和标签天线都是闭合线圈,根据他们之间的电感耦合进行传输。根据谐振频率、匹配不同以及两个天线之间的距离,可以计算出两个天线之间的耦合系数。阅读器在传输数据的同时,能量也可以传输给标签。此种电感耦合的工作方式,一般都是近场通信技术。正常情况下标签的工作距离为10厘米左右,只有非常特殊的情况下可以工作到1米左右的距离,如15693协议(13.56MHz)下在门形天线的工作环境中距离的标签读取。电感耦合的传输方式使用于各种频率,包括从低频到超高频的所有频率。在超高频的应用中,有许多环境中需要近场的应用。最简单的实现方式就是用近场的阅读天线配合近场的标签天线。
最后我们介绍一下电磁波传播。电磁波传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反向散射电磁波传播技术,另一种是主动收发技术。这两种技术都是利用电磁波的传播,都可以远距离工作,一般工作距离都可以超过3米,最远可以到达几十米或上百米。其中反向散射技术多应用于无源超高频技术,其特点是标签为无源,其能量从阅读器辐射的电磁波中获得。当标签对阅读器进行通信时,阅读器不能停止工作,要不停地向标签发射射频载波,标签通过调制并反射阅读器的射频载波使阅读器接收到标签反射的数据。这种利用反向散射技术的无源RFID技术一般标签成本最低,工作距离为8米左右,只有在非常特殊的环境中可以达到20米左右,举个例子,如在车辆交通管理中,使用超标发射的大天线可以达到20米左右的距离。主动发射或者双工发射的技术,主要用于有源标签的应用中,其特点是每个标签都有一个有源的收发器,其能量不来自阅读器而来源于自身携带的电池。当阅读器发出命令后,标签主动发出应答。该技术有较远的通信距离,读取稳定性强,但是价格贵,且由于电池的原因寿命短,同样由于电池的原因其高低温环境的要求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