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全球工作者通过iData联接数字世界

关于我们

手持扫码终端在汽车零部件追溯中的激光镭雕码快速识别方案

2025.11.14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进化升级和扩张,整个汽车产业正加速迈向“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的高效率时代。工信部《汽车产品生产一致性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关键零部件必须实现“一物一码、全程可溯”,以支撑召回管理、质量分析与供应链协同。在此背景下,激光镭雕DPM码系统因其永久性、耐高温、抗磨损等稳定、高效的优势,已成为发动机缸体、变速箱壳体、安全气囊支架等汽车核心零部件的主流标识方式。然而金属部件表面常呈高反光、曲面或油污状态,且产线环境温度高达60℃以上,传统扫码设备极易因镜面反射干扰、图像过曝产生识别困难,并且还会因为机身在高温产线中法身过热问题而影响工作稳定性。如发生漏扫、误读问题,则直接影响追溯系统的数据可靠性以及产线的生产效率。为此,专为汽车制造场景优化的工业级手持扫码终端应运而生,凭借抗反光成像算法与IP67防摔防尘设计,可在高温、油污、震动的严苛环境中实现DPM码“高速扫描、精准解码”,打通汽车零部件追溯的“关键数据采集环节”,本文将分析其专业识别方案的优化环节。

 pda

抗反光成像与动态调光算法,攻克金属表面DPM码识别瓶颈

汽车零部件多为铝合金、铸铁或不锈钢材质,激光镭雕的DPM码也无法避免的会嵌入凹槽或位于弧面,材质和位置都易产生强烈镜面反射,导致普通摄像头在扫描的过程中产生过曝或对比度失衡的问题,从而无法支持识别出条码的内容。而新一代手持扫码终端搭载多光源环形LED,配合自适应HDR动态调光算法,可智能调节光照类型、强度与曝光时间,有效通过不同频段的成像差异来抑制高光干扰,从而提升识读的速度和成功率。同时内置AI去反光模型能自动分割码区与背景,针对性的增强低对比度区域细节,即使在油渍覆盖或轻微划伤情况下,仍可稳定识别进行识别和读取。实测显示,某汽车品牌的动力总成工厂在发动机装配线部署高性能的手持扫码终端后,在60℃高温车间内,对发动机缸体上反光DPM码的首次识别成功率高达99.1%,较传统设备提升32%。实现的对追溯数据完整的数据采集支持。

 

工业级三防结构与高温散热设计,保障产线连续稳定运行

汽车制造车间的环境复杂,设备需承受频繁跌落、油雾侵蚀及持续高温的工业场景考验,并且还需要在此环境下提供稳定的作业表现。针对这样的特征,手持扫码终端会采用镁合金骨架+硅胶包角一体化的强化结构来提升整体机身强度,通过1.8米六面防摔测试,并达到IP68甚至更高的防护等级,可抵御冷却液喷溅与金属粉尘侵入。内部集成石墨烯导热片+被动散热风道并且搭配主动温度检测的传感器,可以在60℃环境温度下将核心芯片温升控制在15℃以内,避免因过热降频或死机等异常情况发生,从而实现高温环境下持续、稳定地工作。此外,设备支持快拆电池仓和备电的设计,可在不停机状态下更换备用电源,确保产线盘点、质检、入库等环节无缝衔接。例如某汽车电子基地在ABS控制器产线引入该终端。设备在高温油污环境中连续运行300天无故障,日均处理2.3万次扫码任务,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超15,000小时,成为产线数字化追溯的可靠载体。

 

深度集成MES系统,实现从扫码到质量闭环的实时联动

手持扫码终端不仅是数据采集工具,更是制造执行系统(MES)的前端感知节点。扫描DPM码后,数据通过Wi-Fi 6和无线数据网络将结果实时上传至MES平台,自动关联当前正在执行的工单号、工艺参数、质检结果等信息,形成完整的数字履历并进行校对。当系统检测到某批次零件追溯链断裂或异常时,可立即将预警信息通知到对应的工作人员;质量工程师可通过终端调取所有的历史数据,快速定位问题根源,从而实现从零配件与工序确认核对开始,到最终质量管控的全流程追溯数据无遗漏。例如,若某变速箱壳体在终检中发现尺寸偏差,系统可回溯其加工机床、刀具寿命及操作员信息,实现“秒级根因分析”。这种“扫码即追溯、异常即拦截”的闭环机制,显著提升质量管控效率。例如某汽配工厂将终端与MES深度集成后,当季度零部件追溯异常响应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8分钟,质量返工成本下降27%,节约了大量的纠错成本。

 

手持扫码终端通过抗反光算法实现了扫码识别能力的高效优化;依托工业级三防设计实现了高温等工业环境下的续航、作业能力双重升级;而作为MES系统的执行数据终端进行多系统联动更推动了整体追溯链条的实际落地。多重优化的大力协同配合下,构建了“精准识别、可靠运行、闭环追溯”的汽车零部件数字化管理新范式和新标准,不仅提升了当前环节中的生产效益和安全质量管理,在未来随着AI与大数据能力的不断增强和更多的技术融合,该终端将进一步实现更为深入到产线的优化和改革,为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高质量制造筑牢数据基石。

 


电话

电话

400-8838-268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