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深入推进,药品精细化管理已然成为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关系到整体健康的底层安全。据国家药监局统计,2024年全国二级以上医院拆零药品使用占比已超35%,涵盖片剂、胶囊、口服液等多种剂型。随之而来的,是拆零药品因脱离原包装导致批号与效期信息缺失的问题,从而延伸出人工记录易错、追溯链条断裂等风险及问题,极易引发用药安全事件。其根源之一,是传统的登记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进行核对,难以在兼顾录入效率的同时实现“最小包装单位”的精准管控。在此需求背景下,专为医疗场景优化的手持扫码PDA终端凭借30cm超近距高精度扫描能力与内置药品知识库联动功能,成为现代智慧药房的核心工具。通过“一扫即验、双重核验、智能预警”的特性,实现了拆零药品从调配、发药到患者使用的全链路可追溯,推动药事服务迈向“数据驱动”的全量数字化领域。

30cm超近距精准扫描实现精确统计
药房中拆零药品常被分装至小药袋、药盒或药杯中,标签面积小、字迹模糊,且药师需在狭小操作台面完成快速识别。普通扫码设备因对焦距离过长或景深不足等限制,难以稳定读取微型条码。而专用PDA配备了微距激光扫描引擎,支持30cm的超近距对焦扫描,即使面对小的二维码或低对比度印刷码,也能快速完成高精度的读取和解码,这样优秀的性能表现满足了智慧药房对于效率和精确两方面的要求。并且通过PDA的系统能力,还可以实现快速的数量统计,实现高效的分装、盘点。更重要的是,系统强制要求同时扫描药品通用名条码+独立效期/批号标签,实现“双码绑定”验证。例如某医院门诊药房系统上线PDA终端。在日均处理超8000张处方的环境下,对拆零药袋的双码识别成功率达99.6%,全年拦截27起效期异常事件。因此实现了安全和效率的双重收益,大力促进了智慧药房的升级。
内置药品知识库实时联动提升数据快速核对
PDA不仅用于扫码盘点和查验,更集成国家药品编码数据库与临床用药知识库,实现“扫码即查、实时同步”的数据查询核对功能。当扫描药品条码后,终端自动调取该药的适应症、禁忌症、相互作用、特殊人群用法等关键信息,并根据患者电子病历(对接HIS系统)进行智能比对。例如,若患者正在服用华法林,而新处方含布洛芬,PDA将弹出“出血风险升高”的警示;若拆零药品需冷藏但当前环境温度超标,系统亦会提示“存储条件不符”,以此来实现药品相关知识信息的快速汇总和查询。这样通过更为精炼和简洁的方式能向患者解释相关的要点,提升了沟通效率与依从性。该“扫码+知识+预警”三位一体模式,显著强化了药学服务的专业价值。例如某药房部署知识库联动PDA后,年内干预潜在用药风险事件达412例,患者用药咨询满意度提升至98.3%,药房从“发药窗口”升级为“安全管理中心”。
全流程追溯闭环对接SPD系统保障全链透明
拆零药品“分装后信息断层”的状态容易造成药品追溯链条的无法完整实现。而PDA手持终端通过与医院SPD(供应-加工-配送)系统深度集成,可以构建完整数字履历:入库时扫描整盒药品条码,系统自动生产最小单位并生成唯一追溯码进行绑定;分装时药师使用PDA扫描原料批号与新药袋码,完成药品的绑定;发药时再次核验数据后,可实时同步至患者用药档案。这样完整的所有操作都实现了留痕、可查、完整的状态,监管等部门可随时调取拆零药品的原始批次、效期及分装时间以及对应的流向信息进行查询。该闭环机制不仅满足《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的合规要求,也为药品召回、不良反应追踪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其生成的全链条数据还可以为后续的用药安全、药品效果检测等多个流程提供翔实的数据支撑。例如某医院通过PDA-SPD联动系统管理拆零药品,半年时间即实现100%拆零药品可追溯,库存损耗率下降19%,并在一次省级飞行检查中以“零缺陷”通过药事管理专项评审,药房荣获“药品追溯标兵”的荣誉。
手持扫码PDA终端通过30cm超近距双码验证,、依托药品知识库联动以及强大的本地数据处理能力,强力的支撑了药品分装断层带来的数据链条完整性构建,帮助智慧药房实现了数据的完全追溯、全面统计。通过多项能力的协同,构建了“精准识别、智能预警、全程透明”的智慧药房拆零管理新标准,在效率、安全上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而未来随着AI和大数据能力的不断普及到终端和系统中,将进一步实现“自动风险拦截、个性化用药指导、家庭用药延续”的理想状态,实现为安全、高效、人性化的药学服务注入持续动能,推进更优质的药品综合安全和更优秀的患者综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