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全球工作者通过iData联接数字世界

关于我们

RFID手持终端在冷链物流中的低温环境适应性优化方案

2025.09.09

冷链物流是保障生鲜食品、医药产品等需要全程低温保存的产品质量的核心环节,根据《“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预计,到2025年,我国将建成“三级节点、四横四纵”冷链物流网络。为了避免温度波动对产品品质的影响,盘点和查验等环节往往需要在冷库低温环节中完成。但RFID手持终端在低温环境下常遇到电池失效、屏幕冻结、外壳脆化等问题导致无法正常工作,严重影响物资的盘点和出入库操作。随着材料等领域的技术发展,针对低温环境的适应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提升。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对应的优化方案特性和效用。

 pda

采用宽温域电池与低功耗设计保障持续供电

低温环境中的普通锂电池会产生电解液流动性下降、内阻增大,从而导致电压骤降、续航锐减的情况。专用RFID手持终端通过采用宽温域的锂亚硫酰氯或磷酸铁锂电池,最高可在-40℃环境下正常放电,工作电压稳定,从而实现稳定的续航表现。同时通过集成智能电源管理系统,根据环境状态动态调节射频功率、屏幕亮度与处理器频率,实现功耗最优化从而在性能和续航之间保持优秀的平衡性。例如,某医药冷链物流在-30℃超低温冷库部署耐寒型RFID手持终端,用于疫苗出入库管理和盘点。设备搭载-40℃宽温电池,单次充电可连续作业9小时,较传统设备续航提升7倍,全年未发生因断电导致的数据丢失事件,保障了疫苗追溯信息的完整性。此外,部分设备配备可更换电池设计,支持在常温区快速更换,加上设备的不关机换电功能,可实现优秀的连续续航,保障了冷库下的高效、稳定作业要求

 

耐低温工程材料与柔性结构确保坚固耐用

在低温环境下,普通塑料外壳因为材料性质发生改变,易变脆、开裂,严重影响设备使用寿命。通过将RFID手持终端的材料更换为耐寒工程塑料,可以在低温的环境下依然保持良好的外壳状态不易开裂损坏。加上专用的硅胶全包边保护套设计,可以在长时间的低温状态依然通过1.5米抗跌落测试。屏幕选用低温型面板,配合加热膜技术可有效防止结霜或响应迟缓,在低温环境下依然保持良好的显示和触控。对按键采用密封式硅胶按键,还可以避免因为进出冷库导致的冷凝水渗入,避免了短路的情况发生。整机通过IP65及以上防护等级认证,给予了基础防护的有效保障。例如内蒙古某牛羊肉冷冻仓库,更换了耐低温的RFID手持终端后,每年的设备更换和维护成本降低了67%,通过更换成本较低的硅胶保护套即可避免贵重的核心设备产生磕碰等情况,显著节约企业的设备成本。

 

优化天线性能与防凝露结构保障信号稳定

RFID手持终端在常温、低温之间移动,并且低温高湿环境中易在设备表面形成冷凝水,影响RFID天线信号发射与接收。为此RFID手持终端采用防水透气膜设计,避免了防止水汽侵入的同时也可以解决表面冷凝和结霜的问题,从而改善了表面信号反射的问题;天线模块进行密封灌封处理,提升了内部电路板绝缘性也保持了内部不会产生太快的温度波动。同时采用高增益天线的设计,针对性的增强在潮湿金属货架环境中的穿透能力,确保在结霜或包装表面有冰层的情况下仍能稳定读取标签。系统层面上增加了信号自检与重传的机制,在读取失败时自动补扫,保障数据完整性和盘点的准确性。例如某医药冷链中心使用防凝露RFID手持终端进行药品盘点。设备在-20℃、湿度90%的冷冻库中作业,天线密封设计有效防止结露干扰,单次盘点识别率达99.3%,较传统设备提升22%,大幅提升了盘点的效率和药品追溯的准确性。

 

在冷链物流的低温环境中针对性的进行设备的改造和升级,可以大幅提升传统设备在该状态下的表现。不仅提升了冷库等环境下的作业效率,也避免了工作人员在低温环境下的工作时间过长导致的健康问题。本文列举了三个方面的适应性优化方案,而随着材料的升级带来更多低温下更高性能的应用实例,相信低温带来的影响将会进一步降低。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当下,相信自动化盘点、无人值守冷库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普及,最终帮助冷链物流实现更为高效的整体解决方案。


电话

电话

400-8838-268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